皮膚真菌感染的癥狀是什么?皮膚真菌感染怎么治療?

皮膚真菌感染的癥狀是什么?皮膚真菌感染怎么治療?

皮膚真菌感染

  皮膚真菌是寄生在人類及各種動物的皮膚、爪、毛、須等處,但不侵入身體深部的真菌之總稱。金錢癬,腳癬、白癬等皮膚病,均由此類真菌感染所致。屬于半知菌念珠菌類的小孢菌,發癬菌,表皮癬菌等屬霉菌包括多個種,但臨床上發現的,常常是同物異名。在Sabouro瓊脂培養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以防止細菌繁殖,再加入環己酰亞胺(0.1-0.5毫克/毫升)抑制一般腐生菌,然后將削取下的受感染的皮膚放在這種培養基上,這些真菌便很容易地培養出來。一般均形成絮狀或絨狀菌落,也可見到形成分生孢子。

目錄

1.皮膚真菌感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皮膚真菌感染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皮膚真菌感染有哪些典型癥狀
4.皮膚真菌感染應該如何預防
5.皮膚真菌感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皮膚真菌感染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皮膚真菌感染的常規方法

1.皮膚真菌感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由于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濕、熱、蟲、毒,或相互接觸傳染,感染淺部真菌,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膚所致。發于上部者,多兼風邪,而發為白禿瘡、肥瘡、鵝掌風等;發于下部者,多為濕盛,而發為腳濕氣等。風熱偏盛者,則多表現為發落起疹、瘙癢脫屑;濕熱盛者,則多滲液流滋、瘙癢結痂;郁熱化燥,氣血失和,肌膚失養,則皮膚肥厚、燥裂、瘙癢。

2.皮膚真菌感染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皮膚真菌感染常見的并發癥:

  1.花斑癬 亦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引起的常見的常反復發作的角質層感染,表現為細碎脫屑的斑片,伴色素沉著和或色素脫失。

  2.馬拉色菌毛囊炎 又稱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痤瘡樣丘疹。熱帶地區較為常見。以青少年發病為主,16~40歲為高發年齡。人體上半部毛囊皮脂腺豐富,為本病的好發部位。

  3.皮膚癬菌病: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

  4.著色芽生菌病 或稱著色真菌病,是由多種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一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慢性局灶性感染。

  5.孢子絲菌病 孢子絲菌病是由雙相型真菌申克孢子絲菌所致的亞急性或慢性感染。

  6.暗色絲孢霉病 暗色絲孢霉病是指由多種條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組織感染。

  7.皮膚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屬所引起的感染。

3.皮膚真菌感染有哪些典型癥狀

  皮膚真菌(皮真菌)只能在死亡的皮膚組織和角質層生存,不能穿透更深的皮膚。某些真菌感染不引起癥狀或只有一點激惹、鱗屑和潮紅。另一些真菌感染可引起瘙癢、腫脹、水皰和鱗屑。

  真菌通常滋生在較潮濕的皮膚表面:足趾之間、腹股溝和乳房下。肥胖者皮膚皺襞多,更容易發生真菌感染。

  奇怪的是身體某部位真菌感染可引起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例如,足的真菌感染可引起手指瘙癢和丘疹。這些皮真菌疹(dermatophytids)可能是皮膚對真菌的過敏反應。

  在某一真菌好發部位發現潮紅和炎性皮疹,可懷疑為真菌感染。要刮取少量皮膚標本在顯微鏡下檢查或進行培養,有真菌生長才能確診。

4.皮膚真菌感染應該如何預防

  該病的預防特別重要。據報道,皮膚真菌滅活苗和皮癬雙價滅活苗已在其他動物身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對皮膚真菌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護作用,但尚未廣泛推廣應用 。皮膚真菌病的免疫比較復雜,既有體液免疫,又有細胞免疫,還有未確定的免疫因子,對于其免疫機理還需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尚無可值得推薦的預防方案。只能從嚴格控制引種和加強飼養衛生管理等來控制本病的發生。

  鑒于皮膚真菌病不僅對寵物本身危害很大,而且還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因此,近年來中國外學者對皮膚真菌病進行了較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國醫學已經基本摸清了中國人皮膚真菌病病原真菌的種類、數量、流行地區和流行趨勢,中國獸醫學對寵物皮膚真菌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藥物治療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

  眾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為皮膚真菌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人、畜皮膚真菌病研究的廣泛而深入的開展。盡管中國外學者對皮膚真菌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某些方面尚存在差距。如中國寵物被毛常見真菌的種類、流行特點、感染情況等尚無系統資料,寵物皮膚真菌病發病機理、致病真菌的致病性與皮膚微生態之間的關系等尚未闡明清楚,這些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5.皮膚真菌感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皮膚真菌感染主要的檢查有:

  1.直接涂片鏡檢方法

  直接涂片鏡檢是一種常用、簡便而迅速的真菌檢測方法,對真菌感染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直接鏡檢陽性,說明有真菌感染,還可提示真菌的致病活動性,對少數真菌可確定它們的種屬,如新型隱球菌、念珠菌屬等。但大多數真菌的種屬不能通過直接鏡檢來確定,還需要進一步培養鑒定。另外,直接鏡檢陰性也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 分離培養方法

  培養的目的在于從臨床標本中分離真菌,以確定是否有真菌感染,特別是在直接鏡檢為陰性時。

  真菌生長緩慢,培養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才有結果,而且培養的陽性率較低。此外,培養方法是通過表型特征來鑒定真菌,而表型特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溫度變化或藥物治療的影響

  3 真菌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方法

  真菌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對真菌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免疫學方法

  可以用真菌抗原做皮膚過敏試驗,以檢測有無該真菌感染。常用的血清學檢驗方法為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和沉淀試驗等。

  5 分子生物學方法

  基因分型技術己被證明是皮膚癬菌分類的有效方法,基因型的特征比表型特征更穩定、更精確。

6.皮膚真菌感染病人的飲食宜忌

  皮膚真菌感染的飲食保健通常應該注意:

  別吃辛辣、葷腥,比如蔥姜蒜等辣的生的熟的都不要吃,炒菜也不要放。肉類、蝦皮、魚等都不要吃。

  忌辛辣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姜等)和興奮性的飲料(如酒、濃茶)能影響交感神經的相對平衡,加速汗液的排泄,造成手足多汗。這種潮濕的環境有利于淺表霉菌的生長繁殖,加重病情。

  忌過食肥甘:本病多由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所致,而肥甘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白糖等)易蘊濕化熱,加重本病病情,故不宜過食。

  忌有辛辣刺激性發物,如海鮮、羊肉等,戒煙酒。

7.西醫治療皮膚真菌感染的常規方法

  除頭癬和甲癬外,大多數皮膚真菌感染癥狀都較輕微,常用抗真菌霜劑治療。很多療效較好的抗真菌霜劑可不需處方在藥店購買。一般不用抗真菌粉劑。抗真菌藥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

  一般霜劑每天涂敷兩次,治療持續到皮損消退后7~10天。如果霜劑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又會復發。

  嚴重的或頑固性感染,可用灰黃霉素治療幾個月,有時同時用抗真菌霜劑。口服灰黃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光敏、水腫和白細胞減少等。停用灰黃霉素后,感染可能復發。皮膚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療。與灰黃霉素一樣,口服酮康唑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臟損害。

  保持感染部位清潔、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進皮膚愈合。感染處應經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撲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劑,因為它能促進真菌生長。

  如果皮膚真菌感染有滲液,可能并發了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涂敷抗生素霜劑或口服抗生素。稀釋醋酸鋁溶液或懷特菲爾德軟膏也可用來使滲液的皮膚干燥。